网络“占卜热”折射出什么?

许多人认为,封建迷信活动的目标群体是中老年人,而这类人也确实容易受到不怀好意者的蛊惑,因求神拜佛而上当受骗;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受过科学教育的小青年也并未完全对“迷信”免疫,有的甚至比中老年人还要痴迷于所谓的算命与解难。

据媒体报道,近几年,在各个占卜App、网站注册的青年数量激增,以“水逆”为代表的占星术语红极一时。一些火爆的占卜微信公众号粉丝高达数百万,有的年轻人早上睁开眼,要先查看运势、黄历,再安排一天的活动。因为供不应求,有的神婆一年就能“坑”出一套房。

或许一开始,只是一部分年轻人抱着娱乐的心态而占卜算卦;但是久而久之,这种精神层面的暗示和影响日趋显现。他们在碰到挫折、遇到难题,深陷迷茫之际,也开始通过占卜求窥天机、求助鬼神,甚至形成了某种心理上的依赖,一日不占卜,总觉得惴惴不安。发展到一定程度,还向周围人积极传播占卜“常识”,将他人也拉下了水。

从经济学角度看,有需求就有市场,需求的旺盛助长市场的繁荣。年轻人爱上占卜,便会有商家抢着做这门生意,更何况,入行的门槛并不高,买上副塔罗牌或者其他道具,看上点时下流行的占星秘籍,有时间再读本通俗心理学书,最后,在网络上开店营业之际,别忘了把自己包装成某某大师。往社交媒体广发小广告,就不愁没有顾客上门;至于能否留住他们,将其变成长期的衣食父母,就看“占卜师”的忽悠本事了。

在网络上做占卜的生意,无疑是游走在法律法规的灰色地带;事实上,除非涉嫌诈骗金额巨大可能被公安机关盯上外,这类从业者几乎极少感受到监管力量的存在。网络平台对占卜生意可以说是不设限,随手一搜在线占卜的网店比比皆是;而网监部门至今也没能在新型迷信与在线娱乐之间划出一条分界线,难免会出现无从监管、基本放任的现状。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占卜从业者的嚣张,如果持续下去,恐怕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上当受骗而不自知。

预防和整治互联网占卜牟利行为,需要多方合作,多管齐下。或可通过出台相关规定禁止直接或变相收费的占卜行为,通过强化网络平台内容审核下架有诈骗嫌疑的占卜类商品,对实施诈骗的相关责任人更要严惩不贷,以儆效尤。当然,对于那些深陷迷信漩涡里的年轻人,我们也应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,通过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,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,寄希望于占卜预测未来,破解困境是极其荒谬的。

曾有专家指出,“一些青年的焦虑、不安无处安放,反映了社会、校园提供的心理服务供给不足”,试想,如果心理救助机制足够健全和完善,有效提升年轻人的心理自愈能力,占卜迷信之风是不是就能从源头上刹住了呢?这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深思。

在网络上做占卜的生意,无疑是游走在法律法规的灰色地带;事实上,除非涉嫌诈骗金额巨大可能被公安机关盯上外,这类从业者几乎极少感受到监管力量的存在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